她的名字叫钱莉莉,27岁,现任桃源镇新和村村委会副主任、团支部书记,桃源镇团委副书记。她是2008年桃源镇招收的10名大学生村官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名女村官。她文弱、单薄、文静,然而三年来她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融入农村、融入农民,赢得群众信任,成为村民们的贴心人。
从理论到实践,她感触颇深
“村官的职能是什么?农村工作的情况又是怎样的?这些之前都是在书本上,或是在培训中了解到的,我出身农村,本以为比人家更熟悉村里的家长里短,但真正接触下来,终究是不一样的。”一头短发的钱莉莉看上去很干练,看得出3年来,她已经开始熟悉了村里的大小事务。
“3年前刚来村里的时候,刚脱去了学生的外壳,还是比较羞涩,再加上专业不对口,就想着只要在办公室处理些文档就可以了。后来渐渐发现不但与村民无法交流,连村民来咨询的时候都需要百度才知晓,完全无法应答,非常惭愧。”钱莉莉回忆起以前的情景,“后来就意识到要走到田头去,多与老百姓沟通,多了解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才行。”
从“小间谍”变成村民的“贴心人”
“三年来,深入群众,不但让我了解到了村民的生活,也让我学会了怎样去跟村民沟通。”钱莉莉对记者说,“与村民的沟通方式,有时候觉得是一门‘技术’,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用很死板、书面的方式跟老百姓沟通,实在是很不受用。老百姓总是说我是‘上面派下来的间谍’,不愿与我交心。”钱莉莉摇着头自嘲地笑着。
“日子长了,跟主任出去的次数多了,平时自己多留意着主任是怎样去解决村民矛盾的,也暗暗地学会了许多,最关键的是与村民交流不能过多地照搬教条、政策,那样村民是无法接受的,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事情,同时在沟通中让他们了解实情,这样就可以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同时,用方言与他们拉拉家常,让他们亲近你了,事情也就不那么难办了。”
今后将做好琐事,对百姓负责
“在村里待的时间久了,我便对村子有感情了,与村民也有感情了。平时村民们见到我都会热情地搂着我叫我‘小莉’,我也会喊一声‘王伯伯’、‘沈阿姨’,已经越来越像亲人了,我想我是喜欢这份工作的。”钱莉莉认真地说。
“也许正因为这份喜欢,工作以来,我的责任心更强了。也比以前更清楚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将村里的琐事做好,因为这些琐事都是百姓眼里的大事,我作为村官,要对他们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