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稻田综合种养专用的高杆水稻,它的杆子高,抗倒伏能力强,稻谷的颗粒数量是420粒,正常的只有140粒”,在汾湖高新区(黎里镇)红旗村党建馆内,党总支书记金香介绍着他已投入试验的种子。
“高杆稻的量产,将进一步扩大池塘养殖空间,提高稻谷和水产品产量,大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香”书记这一美好愿景,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美丽缩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必由之路。红旗村党总支结合自身特色产业,强化阵地功能、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基层治理,以组织有力打通优化产业振兴的“神经末梢”。
书记守阵地,抗“疫”助农发展强
河虾养殖一直以来是红旗村的一个重要产业,去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市场需求萎缩、交通物流不畅,养殖户的青虾等水产品滞销严重。
为守住虾农的“钱袋子”,红旗村党总支迅速成立抗“疫”助农党员联盟。金香作为联盟带头人,主动向政协、供销总社、农业农村局等各部门寻求帮助。同时,他还当起了团购“代言人”,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宣传“吆喝”,在社会各界援农力量的支持下,开设线上商城,与物流公司合作,打通电商订单、冷链物流、同城配送等各个环节,将全方位完善的服务送到助销最前线。
虽然最终青虾由滞销变成畅销,但是疫情影响下的这一场有惊无险的经历,激发了村党总支对产业转型的新思路。
“党建+合作社”,强村富民产业兴
在退渔还田背景下,红旗村党总支对养殖品种、销售模式等都做了深深的反思,决定将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传统农业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村党总支组织全村从事综合种养的农民成立三个不同养殖模式的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设置“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并培育一家农业龙头企业,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园区内产出的所有农产品全部由联合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包装后以统一的品牌对外宣传销售,通过“抱团”发展扩大红旗村产业的知名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村民加入合作社,可以享受到规模化经营以后带来的红利,包括政策补贴、职业农民优惠等,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
铺开一片红,固本强基治理活
红旗村党总支全面“点亮”红色元素,成立“稻花香”党建品牌,高标准推进党建阵地建设。2020年完成 1000 ㎡的党建综合场馆建设,并突出红色教育主题,将党建馆作为学习“四史”的现场打卡地,也为接下来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现场教学点,做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文章,激励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担当使命,展现作为。
乡村河道毒鱼、药鱼等情况时有发生,不但破坏了河道生态平衡,还给养殖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为此,村党总支迅速成立了“党员治水先锋队”,由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通过一系列广宣传、强责任、严打击的治理方式,在全村范围内形成了一张网,成功探索了乡村河道治理的新方式。
为啃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硬骨头”,村党总支开启“田园八点半”行动。党员干部利用晚饭后的时间,深入村民家中,以一个党员宣传一批群众、一个党员联系一批群众、一个党员带动一批群众的模式来推动全村人居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通过先锋引领凝聚整治合力,努力实现乡村“颜值”和群众幸福指数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