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还在整理中...
第69期基石:文章列表
· 横扇镇:村务专职监督员活跃在乡间
· 七都镇:村民小组长扮演“大角色”
· 聚人心 办实事 齐致富
返回吴江党建首页      
中共吴江市委组织部  吴江日报社  主办      
聚人心 办实事 齐致富
发布时间:2010-09-27   点击次数:3526
 

——记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元荡村党委书记王建荣

    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元荡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好书记———王建荣。王建荣常说:“错过机遇是罪人,等待机遇是庸人,抓住机遇是能人,创造机遇是超人。”作为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在带领元荡村从集体经济薄弱村变成富裕的先锋村的道路上,王建荣一直实践着自己的这句话。
    一份报纸 一座候车亭
    凝聚民心
    2003年8月,原南灶、西岑、荡西三村合并成立元荡村,王建荣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三村合并,随着土地、人口一起合并的还有160多万元的债务。重压之下,王建荣和村级班子认准了要脱贫致富,首先要给老百姓办实事、凝聚民心。
    2004年上半年,由村里买单,给全村20多位老党员每人订阅了一份《吴江日报》。老党员在老百姓中拥有极高的声望,一份《吴江日报》既把市里的政策措施传达到了村里,让村民及时了解吴江的新变化,又使得老党员们感觉到村党组织对他们的重视。直到现在,王建荣还记得《吴江日报》送达老党员家里的情形,有位80多岁的老党员还特地赶到村部表达自己的感动之情。
    元荡村的孩子要到村口搭校车去上学,去候车点接送小孩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遇到风雨天气非常不方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王建荣毫不犹豫地建起了两座候车亭为老人、孩子遮阳挡雨。“民生无小事”,候车亭建成之后,全村的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从此,元荡村树立了“民生先行”的发展理念。王建荣一直说,做人做事做好官,其中做人是基础、做事是关键,唯有这样,做好官才能水到渠成。
    如今,正在建设中的元荡村社区服务中心大楼已经拔地而起,在不久的将来,元荡村将拥有设施完备的社区卫生院、“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和占地五十亩的村民文化广场。
    一位挂职干部  一名大学生“村官”
    用活政策
    2005年10月,吴江市开始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王建荣一马当先,主动向镇上申请引入市国土局的一位中层干部。
    王建荣带领元荡村村级班子一班人抓住这次机遇,将元荡村水域面积大、低洼地废弃地广的情况做了认真细致排查,并且制定了周详的复垦项目计划。在挂职干部的指导下,元荡村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利用集体建设留用地计划书,很快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成功争取到了土地置换指标,给负债之下的元荡村开辟了新的发展之路。当年,村里就建起了工业小区,招商引资来的25家企业最终落户。
    2006年,大学生“村官”是大部分吴江人陌生的新鲜名词。王建荣又先人一步地意识到大学生对于优化村级班子结构的意义,元荡村成为了第一批拥有大学生“村官”的行政村。果不其然,大学生“村官”到来后,为村里建起系统完整的档案资料库和电教室,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此,村民、村干部召开会议可以利用投影仪观看图文并茂的资料,信息化、数字化村务工作也让村里的党员群众深切感受到了元荡村的发展。
    一家经济合作社  一片厂房
    搞活经济
    王建荣始终认为,元荡村要发展,搞活经济是最基本的道理。元荡村并村之初底子相对薄弱,村里要修路、老百姓家里要通自来水、村干部要发工资、困难户要补助……
    王建荣与村干部们从规范村务管理入手,集体学习政策理论、市场经济知识,健全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消除了与群众的隔阂。
    有了村民的支持,经过深思熟虑和广泛深入的探讨,王建荣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元荡村益民经济合作社的思路。当时正逢元荡村集体建设留用地计划获得通过,王建荣建议村民以村集体建设留用地征地补偿款投资入股,吸纳社会和村民的增量资金,建立由村委会牵头组织、村集体控股的经济合作社。这条思路一出,即刻获得村民的响应。
    2006年,吴江市首家经济合作社在元荡村成立;2006年12月,1.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以合作社的名义开始筹建;2008年10月,一期竣工,此时正好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王建荣带着凝聚村民心血的“家当”上路,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招商引资,并最终调动所有的社会资源引来投资企业;2009年1月,上海天戈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元荡村,为村里再增每年150万元的集体收入;2009年,元荡村村级可支配收入492万元,全村固定资产达2000多万元……
    经济合作社模式彻底搞活了元荡村的经济,也为该村的公益事业插上了发展的翅膀。此后,省卫生村、省生态村、省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典型等荣誉接踵而至。
(元荡村党委书记王建荣(左二)与村民谈心。)
中共吴江市委组织部主办